A. 花飛花謝花滿天的全詩和意思`
「花飛花謝花滿天」,該句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
《葬花吟》
清代 曹雪芹
原文: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綉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譯文:
花兒已經枯萎凋謝,風兒吹得它漫天飛舞。褪盡了鮮紅的顏色,失去了香味,有誰對它同情哀憐?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盪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綉花的門簾。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麼惋惜。滿懷憂郁惆悵,沒有地方寄託愁緒。
手拿著鋤花用的鐵鋤,挑開門簾走到園里。園里花兒飄了一地,我怎能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輕佻的柳絮,淺薄的榆錢,只知道顯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飄零,也不管李花紛飛。待到來年大地春回,桃樹李樹又含苞吐蕊。可來年的閨房啊,還能剩下誰?
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著花香的巢兒剛剛壘成。梁間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鮮花是多麼無情!明年百花盛開時節,你還能叼銜花草。你怎麼能料想到房間主人早已死去,舊巢也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麼日子啊!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
明媚的春光,艷麗的花朵,又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可尋。花開時節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手裡緊握著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著斑斑血痕。
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地關上重重閨門;青冷的燈光照射著四壁,人們剛剛進入夢境。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的被褥還是冷冷冰冰。人們奇怪是什麼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鬱。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昨晚不知院外什麼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
不管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都一樣地難以挽留。問那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地的盡頭。
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那裡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不如用這錦綉的香囊,來收斂你那嬌艷的屍骨。再堆起一堆潔凈的泥土,來埋葬你這絕代的風流。你那高貴的身體,潔凈的生來,潔凈的死去。不讓它沾染上一絲兒污穢,被拋棄在那骯臟的河溝。
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麼時候忽然命喪?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又能把我掩埋?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發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1)花飛花謝花滿天免費版擴展閱讀:
《葬花吟》出自《紅樓夢》,創作背景:
《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
回京後,他曾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里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差,境遇潦倒,生活艱難。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創作的。創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葬花吟》作者簡介: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關外祖籍遼寧鐵嶺,生於江寧,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康熙寵信。
雍正六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
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 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因貧病無醫而逝。
B. 哪位大佬有花謝花飛花滿天(2017)由賴水清導演的在線免費播放網盤資源鏈接分享一下
《花謝花飛花滿天》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 賴水清 / 譚銳銘
編劇: 大白 / 郝迪 / 梅英菊 / 姚然 / 於小千
主演: 何潤東 / 張馨予 / 朱一龍 / 李心艾 / 朱梓驍 / 於小彤 / 余少群 / 王艷 / 周海媚 / 劉雪華 / 歸亞蕾 / 陶慧敏 / 高曙光 / 寇振海 / 鄭國霖 / 於清斌 / 楊凈如 / 閔春曉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17-12-04(中國大陸)
集數: 66
單集片長: 45分鍾
又名: As Flowers Fade And Fly Across The Sky
該劇講述了蕭、司馬、花、謝是京城裡的四大家族,花滿天(何潤東 飾)和謝千尋(張馨予 飾)是青梅竹馬的玩伴,成人之後友情慢慢轉變為了愛情,兩情相悅的兩人將彼此視為他們命中註定的那個人。傾城(李心艾 飾)是皇帝最喜歡的公主,她也無可救葯的喜歡上了花滿天。然而,傾城是註定要被送往異域和親的,花滿天正是護送和親隊伍的將領。謝家發生了變故,花滿天心急如焚的擔心著謝千尋的命運,准備借著和親的隊伍將她秘密送出城外。哪知道意外還是發生了,傾城和謝千尋同時墜入懸崖,幸運的是,兩人得到了神秘醫女靈姑子的救治,雖然撿回了命,但傾城和謝千尋卻交換了臉龐。
C.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求原詩完整版
這是曹雪芹的《紅樓夢》里,林黛玉葬花時唱的《葬花吟》里的第一句,比較長,你網路一下就會有很詳細的介紹
D. "花謝花飛花滿天'哪首歌里的
糾正:不是「花謝花飛花滿天」,是「花謝花飛飛滿天」
「花謝花飛花滿天」不是歌詞,是詩詞。
出自:曹雪芹的《葬花吟》
作品名稱:葬花吟
作品別名:葬花詞
創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處:《紅樓夢》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 者:曹雪芹
作品人物:林黛玉
詩詞:
花榭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綉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是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語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語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E. 求 花謝花飛花滿天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網路網盤鏈接:F. 花謝花飛花滿天,求全詩!
《葬花吟》林黛玉
花飛花謝花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
落絮輕沾撲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
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綉閨,
忍踏落花來復去。
花飛花落花滿天
情來情去情隨緣;
雁去雁歸雁不散,
潮起潮落潮無眠;
夜深月明夢嬋娟,
千金難留是紅顏;
若說人生苦長短,
為何相思情難斷。
G. 花飛花謝花滿天出自那裡
《葬花吟》林黛玉
花飛花謝花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
落絮輕沾撲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
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綉閨,
忍踏落花來復去。
花飛花落花滿天
情來情去情隨緣;
雁去雁歸雁不散,
潮起潮落潮無眠;
夜深月明夢嬋娟,
千金難留是紅顏;
若說人生苦長短,
為何相思情難斷。
答案1
謎底:第1個字
情來情去情隨緣2
雁來雁去雁不散3
潮起潮落潮不眠4
夜深明月夢嬋娟1
千金難留是紅顏2
若說人間有苦短3
為何相思難剪斷4
就是:「花來雁落,夜靜(金)人思」8個字!
答案2
花飛花落花滿天,(取意「飄」)
情來情去情隨緣,(取意「盪」)
雁去雁歸雁不散,(取意「人」,雁飛的形狀)
潮起潮落潮不眠,(取意「海」)
夜深明月夢嬋娟,(取意「魂」)
千金難留是紅顏,(取意「牽」)
若說人生有苦短,(取意「夢」)
為何相思難剪斷.(取意「繞」)
答案3
謎底:第2個字
情來情去情隨緣2
雁來雁去雁不散1
潮起潮落潮不眠4
夜深明月夢嬋娟4
千金難留是紅顏2
若說人間有苦短3
為何相思難剪斷6
就是:飛來雁,落月經(金),人揀(剪)
詩寫一個變態的
答案4:
花飛花落花滿天----天----天字頭上兩點很像又飛又落。
情來情去情隨緣----心----這樣的情只能心知道。
雁去雁歸雁不散----似----雁不散人字型當然以人
潮起潮落潮無眠----海----不用說明了
夜深月明夢嬋娟---思---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千金難留是紅顏---君---紅顏怎能千金留,應是「君」子好求
若說人生苦長短---難---人生最「難」何況還苦長短
為何相思情難斷---圓---「圓」當然最難斷
答案5:
花飛花落花滿天:應為"人去累(淚)水連(漣),秋天見"
再一組:
花飛花落花滿天第1個字
情來情去情隨緣2
雁來雁去雁不散3
潮起潮落潮不眠4
夜深明月夢嬋娟1
千金難留是紅顏2
若說人間有苦短3
為何相思難剪斷4
花飛花落花滿天第4個字
情去情來情隨緣5
雁去雁歸雁不散6
潮起潮落潮無眠7
夜深月明夢嬋娟4
千金難留是紅顏5
若說人生苦長短6
為此相思情難斷7
花飛花落花滿天第5個字
情去情來情隨緣4
雁去雁歸雁不散3
潮起潮落潮無眠4
夜深月明夢嬋娟5
千金難留是紅顏4
若說人生苦長短3
為此相思情難斷4
答案1。花來雁落,夜靜(金)人思取字順序:12341234一般常用第一個說法!
答案2。落情不眠,明是(示)長(腸)斷取字順序:45674567
答案3。花去雁落,夢留人思。
H.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的作者
曹雪芹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
林黛玉《葬花吟》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
獨倚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見人去梁空巢已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知早覓。
花開易見落難覓,階前愁煞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惜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霄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無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你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I. 《花謝花飛花滿天》司馬清風結局是什麼 或迷途知返了
司馬丞相謀反,事敗時掩護司馬清風逃走,自己被抓。司馬清風聚集虎頭山的餘孽,綁架了花夫人和靈姑子,想要花大人和花滿天帶著司馬丞相來換兩位夫人,他把兩位夫人吊在懸崖上。花家眾人想用免死金牌救司馬丞相,只是去晚了一步司馬丞相已經被斬首。司馬清風知道父親死了,精神崩潰,他命手下殺了所有人,自己則要去砍繩子,花娉婷只能抱住他,一刀刺進了他的胸口。花娉婷說會陪他,他們一家三口一起走,說完便抱著司馬清風跳崖了。司馬清風自知做了太多的錯事,不忍在連累最愛的人,他拼盡全力將花娉婷推上懸崖,自己則墜了下去。
J. 花飛花謝花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葬花吟》是章回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段詩詞。整首《葬花吟》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
作品名稱:《葬花吟》
作品別名:《葬花詞》
創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處:《紅樓夢》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者:曹雪芹
基本簡介
《葬花吟》是章回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段詩詞。整首《葬花吟》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也是藝術上最為成功的詩篇之一。《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與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兒誄》,一詩一文,堪稱《紅樓夢》一書中詩文作品的巨制雙壁。
原文介紹
版本一(通行本)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葬花吟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綉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葬花吟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版本二(周匯本)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
葬花吟
簾中女兒惜春莫,愁緒滿懷無處訴。
手把花鋤出綉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柳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香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冷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我)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創作背景
這首詩詞是林黛玉在芒種當天所作,前一天賈寶玉尋訪林黛玉時被薛蟠以賈政的名義叫去喝酒,寶玉回怡紅院後,薛寶釵往訪,黛玉隨後也前往怡紅院,但院門已關,黛玉只好叫門,恰巧寶玉的丫環晴雯在鬧脾氣,未聽出是黛玉,因此未開門,黛玉吃了閉門羹,先前與寶玉發展的情愫大受打擊,令她想起自己寄人籬下,即使與寶玉情到濃處,但婚姻大事卻無人為其作主,不免傷懷。隔日芒種是春季最後一天,大觀園的女孩兒們祭餞花神,熱鬧非凡,黛玉則選擇孤獨一人到日前與寶玉共同葬花的花冢前,一邊葬花,一邊哭泣,一邊吟唱出這首自況又「如讖成真」的葬花詞。
作者簡介
文學家。名沾(音zhān),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常以阮籍自比。貢生。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後因家庭的衰敗而飽嘗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年創作了《紅樓夢》並專心致志地做著修訂工作,死後遺留《紅樓夢》前80回稿子。另有《廢藝齋集稿》。祖籍有四,河北豐潤,遼寧遼陽、鐵嶺與江西武陽,尚無確切定論。
詩詞大意折疊編輯本段
林黛玉藉由這首詩詞道出作為一個「葬花者」所經驗的葬花經過,以及她在葬花過程中所思考的人生問題。
清人明義題紅樓夢詩中稱「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不自知」,黛玉這首抒情詩也成為隱示其命運的讖語——她與寶玉的愛情濃烈至頂點後,即無法再往前進一步完成婚姻,兩人距離由於現實因素而越來越遠,而她的生命在現實磨難之中也逐漸枯萎,最後終於早夭。
藝術成就
一些研究紅樓夢的學者認為《葬花詞》是紅樓夢詩詞之中最絕妙、最值得稱道的篇章之一。它是黛玉這個苦命少女命運與個性融合而成一首特殊的「黛玉詠嘆調」(劉耕路,1995年)。
黛玉因為寄人籬下,因此在性格表現上比較敏感,愛鑽牛角尖,對於春去秋來特別易有感觸,而黛玉在作葬花詞之前,剛好遇到不如意之事,因此激起她對寶黛之間愛情的不安全感,透過這首詩詞文字表現了她的性格,以及她對自己理想的追求(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方面藉由葬落花哀憐自己的身世,一方面也質疑她與寶玉間似乎並不穩固的愛情關系,更有一部分是在表達她對於整個環境的抗議,以及無可奈何的絕望,其悲切常令讀者鼻酸不已。
由於《葬花詞》充分展現了林黛玉的性格,是作者為林黛玉所安排的代表之作,因此「葬花」成為後人讀紅樓夢時對林黛玉最鮮明的印象之一,幾乎所有關於紅樓十二釵畫作之中的黛玉,以「黛玉葬花」作為主題者為最多。
作品賞析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出力摹寫的文字。這首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盡致,藝術上是很成功的。
這首詩並非一味哀傷凄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這曾詩的另一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有批語說: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寶主,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後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散停筆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語指出:沒有看過玉兄之後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後文。所謂後文毫無疑問的當然是指後半部佚稿沖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這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徵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後文不可;只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言,而大都與後來黛玉之死情節聲切相關時,才有必要強調指出,在看過後面文字以後,應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由此可見,《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這一點,我們從作者的同時人、極可能是其友人的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中得到了證明。詩曰: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似讖成真,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
以前,我們還以為明義未必能如脂硯那樣看到小說全書,現在看來,他讀到過後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極大,或者至少也聽作者交往的圈子裡的人比較詳盡地說起過後半部的主要情節。如果我們說,明義絕句中提到後來的事象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之類,還可由推測而知的話;那麼,寫寶王貧窮的王孫瘦損骨嶙峋,和寫他因獲罪致使他心中的人為他的不幸憂忿而死的慚愧當年石季倫等詩句,是再也無從憑想像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詩中的後兩句也是如此:明義說,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成為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起來。試想,只要沉痼能起,紅絲也就能續,這與後來續書者想像寶、黛悲劇的原因在於婚姻不自主是多麼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偉元、高鶚整理的續書中所寫的那樣,則寶玉已有他屬,試問,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難道續紅絲是為了要她做寶二姨娘不成?
此詩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復,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並非虛詞作比。同時,這里說他年葬儂知是誰,前面又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於十分凄慘寂寞的境況之中可以無疑。那時,並非大家都忙著為寶玉辦喜事,因而無暇顧及,恰恰相反,寶玉、鳳姐都因避禍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論親、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日子,詩中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幾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憐落花而怨及燕子歸去,用意甚難把握貫通。現在,倘作讖語看,就比較明確了。大概春天裡寶黛的婚事已基本說定了,即所謂香巢已壘成,可是,到了秋天,發生了變故,就象梁間燕子無情地飛去那樣,寶玉被迫離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嘆花魂鳥魂總難留,幻想著自己能脅下生雙翼也隨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終至於淚盡證前緣了。
這樣,花落人亡兩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說寶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寶玉凡遭所謂丑禍,總有別人要隨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釧兒,後有晴雯,終於輪封了黛玉,所以詩中又有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雙關語可用來剖白和顯示氣節。一別秋風又一年,寶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賈府,但所見怡紅院已紅瘦綠稀(脂評),瀟湘館更是一片落葉蕭蕭,寒姻漠漠(脂評)的凄涼景象,黛玉的閨房和寶玉的絳芸軒一樣,只見蛛絲兒結滿雕梁(脂評謂指寶黛住處),雖然還有寶釵在,而且以後還成其金玉姻緣,但這又怎能彌補他對境悼顰兒時所產生的巨大精神創痛呢?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難道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這些只是從脂評所提及的線索中可以得到印證的一些細節,所述未必都那麼妥當。但此詩與寶黛悲劇情節必定有照應這一點,大概不是主觀臆斷吧;其實,似讖成真的詩還不止於此,黛玉的《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和《桃花行》也有這種性質。前者彷彿不幸地言中了她後來離別寶玉的情景,後者則又象是她對自己淚盡夭亡(脂評)結局的預先寫照。
有人說,《葬花吟》是從唐寅的兩首詩中脫胎的(《紅樓夢辨》)。詩歌當然是有所繼承借鑒的,但不應把文藝創作的源和流的關系弄顛倒了。說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詞造句、意境格調上利用前人之作,實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類為人熟知的詩句還不足以借取利用嗎?即如葬花情節,也未必徑取唐寅將牡丹花盛以錦囊,葬於葯欄東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詩鈔》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詩句,難道還不足以啟發他的構思嗎?但這些都是流,都僅僅是利用,既不表現詩的主要精神,也決不能代替作者源於現實生活的創造。何況,如前所述,此詩中,作者運筆鬼斧神工之處,完全不在於表面上那些傷春惜花詞句的悱惻纏綿。
清人明義《題紅樓夢》詩里說: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不自知。黛玉這首抒情詩,實際上也是隱示其命運的讖語。她如一朵馨香嬌嫩的花朵,悄悄地開放,又在狂風驟雨中被折磨得枝枯葉敗,從世界上悄悄消逝。說這首詩是讖語,是就其整體的思想而言,並不是說每字每句都隱示著黛玉的具體遭遇。
當然,《葬花吟》中消極頹傷的情緒也是極其濃重且不容忽視的。它曾對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讀者起過不良的影響。這種情緒雖然在藝術上完全符合林黛玉這個人物所處的環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畢竟因作者在某種程度上有意識借所傾心的人物之口來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而顯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點。我們同情林黛玉,但同時也看到這種多愁善感的貴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如果我們再把《葬花詞》同榮府中所有青年女子的命運聯系起來思索,又覺得這不僅僅是黛玉一個人的詩讖,同時也是大觀園群芳共同的詩讖。她們盡管未來的具體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無運這一點上卻沒有兩樣,都是在薄命司注冊的人物。隨著賈家的敗落,所有的大觀園內的女孩兒都要陷於污淖、溝渠之中,都沒有好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