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巴黎最後的探戈 (1972)百度網盤在線觀看資源,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otWli-l_P60PkJP5ZHnzKA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編劇:阿涅斯·瓦爾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弗蘭科·奧卡利
主演:馬龍·白蘭度/瑪利亞·施奈德/讓-皮埃爾·利奧德/馬西莫·吉洛蒂/瑪麗亞·米琪
類型:劇情/愛情/情色
製片國家/地區:義大利 / 法國
語言: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1972-10-14(美國)
片長:136 分鍾/ Australia: 129 分鍾 / USA: 127 分鍾(R-rated version) / USA: 129 分鍾(NC-17 version) / Italy: 250 分鍾(original cut) / Spain: 124 分鍾(DVD edition) / Norway: 129 分鍾
劇情簡介· · · · · ·
讓娜(瑪利亞•施奈德 Maria Schneider 飾)穿行大街而過,來到一個旅館,怪誕的服務員給了她一串空房間的鑰匙。她開門而入發現已經有個中年男人在那裡。
Ⅱ 介紹幾部好看的電影
十佳劇情片:
1) 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勵志影片。
2) 教父(1、2):經典黑幫片,有此作品,其他同類一概低頭。
3)美國往事:整個人生都在裡面。
4)天堂電影院:每個男人的童年回憶,太經典了。
5)無主之城:人家怎麼能拍出這么牛的電影!
6)活著:也許是中國目前最偉大的電影。
7) 阿甘正傳:教導所有的人要去寬容別人,傻就是福氣。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愛中國。
9) 楚門的世界:探討人的價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樂之聲:音樂的力量、音樂的快樂!
11)辛德勒的名單:震撼人心的歷史、充滿感染力的攝影和傑出的演員。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2) 異次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4) 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6) 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路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8) 超時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
9) 千鈞一發:描寫未來社會人的基因問題的驚險影片,內容和主題俱佳。
10) 2001漫遊太空:經典作品,以嚴肅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著稱。
十佳戰爭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實反映戰爭和人性的超級巨作。
2) 獵殺紅色十月:節奏和人物拿捏准確的潛艇影片代表作。
3) 兵臨城下:從獨特的視角描寫二戰的巨片,演員表演到位。
4) 大逃殺:歸入戰爭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殘酷。
5) 巴頓將軍:全景式展示戰爭的代表作,演員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眾的新型海戰片,拍得很有特點。
7)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對戰爭的深刻反思,看過後使人對戰爭產生恐懼。
8) 星際艦隊:科幻性質的戰爭片,士兵的訓練和戰斗的描寫很有煽動性和爭議性。
9)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隨時看起來都心潮澎湃的好電影!
10) 野戰排:反思越戰的經典影片。
十佳動作片
1) 英雄本色(1):吳宇森代表作。
2) 真實的謊言:阿諾演的最溫情和幽默的電影。
3) 生死時速(1):充滿動感,耳目一新!
4) 虎膽龍威系列:呵呵他怎麼總是一身傷卻不死啊!!!
5) 勇闖奪命島(石破天驚)動作片顛峰作品!演員表演出色。
6) 刀鋒戰士(1、2):新式吸血鬼動作片,非常另類和華麗。
7) 神秘的黃玫瑰系列:呵呵因為看的時候年紀小,覺得比西部片還經典。
8) 復仇:也是羅馬尼亞的老電影,這部影片的槍戰讓人百看不厭。
9) 三步殺人曲系列:干凈利落的墨西哥風格槍戰電影。
10) 第一滴血(1):有內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龍為數不多的好片。
十佳恐怖片
1) 奪命狂呼系列:校園恐怖片的代表作,對年輕人的胃口。
2) 殺出個黎明:另類誇張的恐怖片,不嚇人,反而很搞笑和另類。
3) 活死人的黎明:活死人系列代表作,以惡心的僵屍著稱。
4) 驅魔人:畫面陰郁,聲效凄厲,晚上看真的噤若寒蟬!
5) 見鬼:港式恐怖片代表,有恐怖,也有情感。
6) 解剖(1、2):歐洲恐怖片的代表,內容奇怪前衛。
7) 壞品味:指環王導演的早期作品,恐怖而搞笑。
8) 異形系列:科幻類恐怖片經典,1、2、4都很精彩
9) 咒怨:日式恐怖的代表,極其邪惡!
10) 活跳屍:罕見的血腥的黑色幽默!
十佳喜劇片
1) 兩桿大煙槍:在英式幽默和一團亂麻中尋找答案的樂趣
2) 我為瑪麗狂:美國廁所文化的代表,低俗但好玩。
3) 反斗神鷹系列:美式無厘頭動作喜劇。
4) 大話西遊(1、2):經典!
5) 花田喜事:港式老喜劇片的代表,明星雲集。
6) 驚聲尖笑系列:以模仿糟改其他影片取樂的新型喜劇片。
7) 虎口脫險:歐式喜劇片經典作,百看不厭。
8) 金雞:近年少見的優秀香港電影,有很深的內涵。
9) 面具:金凱瑞的成名作。
10) 喜劇之王:周星弛最有內涵的電影。
十佳武俠片
1) 卧虎藏龍:「美」式武俠片的開山之作!
2) 新龍門客棧:現在的武俠片製作模式都是照它來的。
3) 黃飛鴻系列:捧紅了李連傑啊!!!
4) 醉拳:成龍代表作,功夫片黃金時代的作品。
5) 少林寺三十六房:劉家輝的成名作,現在來看也趣味無窮。
6) 少林寺:不用說了,真功夫的代表。
7) 佐羅:法國劍俠片的代表,迷到很多mm。
8) 笑傲江湖:對林青霞扮演的東方不敗印象最深。
9) 座頭市:創新的日本劍俠片,很有特點。
10) 殺死比爾:呵呵,新派東西方結合的功夫片來啦!!!!
十佳驚悚片
1) 死神來臨(1、2):構思巧妙,場景驚人。
2) 黑暗降臨:描寫鬼怪傳說的驚悚片,有些新意思。
3) 沉默的羔羊:獲得奧斯卡獎的驚悚片!
4) 7宗罪:風格陰暗,讓人時不時想逃!表演精緻!
5) 閃靈:可以盡情欣賞傑克尼科爾森的超凡演技。
6) 第六感:此類影片代表作!!結尾精彩之極!
7) 斷頭谷:蒂姆伯頓的驚悚恐怖大作,人頭亂滾!
8) 心慌方(1、2):加拿大導演的匪夷所思之作!!!
9) 本能:不用說了,很色情!
10) 醫院風雲:拉斯馮提爾導演的丹麥影片,嚇的很多人不敢獨自回家。
十佳愛情片
1) 泰坦尼克:商業大作!
2) 漂亮女人:現代版麻雀變鳳凰!
3) 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的經典。
4) 金玉盟:淡淡的幽怨、一生的承諾!
5) 卡薩布蘭卡(北非諜影):經典老片。
6) 畢業生:我們還能找到青春時代的純潔愛情嗎?
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時代為背景的愛情名片,節奏緩慢。
8) 保鏢:輕松健康的愛情電影。
9) 克萊默夫婦:對婚姻、兒女進行深入思考的倫理片。
10) 陽光燦爛的日子:屬於我們這些人的青春!
十佳魔幻片
1) 狼族盟約:法式魔幻片,明星眾多的大製作。
2) 印第安納瓊斯(奪寶奇兵)三部曲: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的強大組合!
3) 倩女幽魂:中國鬼電影的里程碑!決不輸於外國片!
4) 魔戒三部曲:偉大的經典的真正的電影!!!
5) 哈利波特系列:新魔幻電影的奇特分支。
6) 魔幻屠龍(龍的心):感情真摯。
7) 木乃伊:幽默和特技結合的娛樂片。
8) 剪刀手愛德華:蒂姆伯頓最有想像力的作品。
9) 小飛俠:嶄新的適合兒童的幻想片。
10) 大魚:多看兩遍吧,活著要善待自己啊!
十佳動畫片
1) 怪物公司:罕見的數碼特技!動人有趣的創意!
2) 冰凍星球:雖然賣座不是很好,但它的場景可是真的漂亮!
3) 辛巴達航海記:巧妙結合手繪和3d技術的優秀作品。
4) 怪物史萊克:健康的愛情觀和幽默的故事!
5) 尋找尼莫(海底總動員):融合溫馨情感和尖端技術的動畫經典。
6) 千與千尋:宮岐峻顛峰之作!
7) 最終幻想:3d人物數碼化的先驅,技術出眾。
8) 吸血鬼獵人:日式風格的華麗吸血鬼大作。
9) 蓋娜:歐洲的動畫大作,風格很怪異!
10) 恐龍:不用說了,好看!
十大情色片
1) 艷舞女郎:少見的描寫夜總會無上裝演員的作品,場面很精緻!
2) 卡里古拉:有史以來最「嚴肅」和宏偉的情色巨片!
3) 羅曼史:探討愛情沖突和仇恨的情色名作。
4) 親密:獲得柏林金熊,在歐洲大型電影節獲獎影片中首次出現****的場面!
5) 巴黎野玫瑰:描寫愛到極至的感情,可怕!
6) 深喉:現代色情片的鼻祖!
7) 悲情城市:法國色情片演員出演的反映丑惡社會的獨立電影。
8) 感官世界:大島渚的驚世駭俗之作,以演員的真實****場面聞名!
9) 巴黎最後的探戈:懷念馬龍白蘭度,就看看這部片子吧!
10) 丑聞:最新的韓國情色作品
Ⅲ 世界電影史上有哪些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
第一類:情色
《巴黎最後的探戈》、《感官世界》、《半熟少年》、《深喉》、《午夜牛郎》等
「性」永遠是最容易引起爭議,激起社會輿論大嘩的話題。同時,它也往往是電影人打破禁錮所最願意選擇角度。
1971年的影片《深喉》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幾乎一無是處,但因為影片大膽的題材處理正好趕上美國70年代性解放風潮,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一部爭議之作。
影片相當於把硬性的色情片拿到了影院中來放映,其結果就是在美國23個州遭禁,5個有關公司和12位演職員被告上了法庭。不過一些支持性解放和主張藝術自由的人士卻選擇了支持本片。法官陳詞說:「這部影片的喉嚨應該被割掉。」當天,放映本片的世界劇場就打出標語:法官割喉,舉世悲哀。
諷刺的是,一名官員查爾斯·吉丁評價本片說:「污穢物像洪水一樣吞沒了美國人的大腦、心靈和靈魂!這是前所未有的災難!」結果這位官員後來被控貪污。另一名官員羅伊·科恩發誓要把男主演雷恩斯送進監獄,但科恩不久後死於艾滋病——原來他一直是個同性戀者。
最終,影片男主演還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後來也聲明說,在拍戲的時候「有一把槍指著我的腦袋」。
1972年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因為出自著名導演貝托魯奇之手,更堪稱情色與藝術之爭的經典案例。因為影片的性愛描寫,羅馬高等法院認定貝托魯奇和男女主角犯有「猥褻罪」。判處貝托魯奇兩個月的徒刑,剝奪公民權十年,並要求其銷毀電影膠片!歐洲一些國家也禁映了影片。
大島渚的名作《感官世界》也因為大膽直接的性描寫,只能變成一部法國影片,到法國去做後期和剪輯——因為法國當時剛剛解禁了對色情電影的限制。影片在日本本土卻遭到禁映。
近年來,像《半熟少年》《反基督者》《女性癮者》等在情色上大膽表現的電影也屢見不鮮,但引起的社會反響已經遠不像40年前那樣強烈。
第二類:宗教
《基督受難記》、《基督最後的誘惑》、《驅魔人》《萬世魔星》等
宗教也一向是個敏感的話題,尤其在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宗教傳統濃厚的國家。很多電影人敢於去拍攝大膽的社會性題材,甚至去突破性的禁忌,卻對宗教內容極為謹慎。
馬丁·斯科塞斯拍攝《基督最後的誘惑》時,其老搭檔羅伯特·德·尼羅就因此最終放棄出演。影片因為把基督描寫成了一位凡人,甚至一度決定與妓女抹大拉的瑪莉亞成婚生子,由此引起一些教會機構的強烈不滿,一些教眾甚至到放映本片的影院外進行抗議,阻止觀眾入場。一個宗教團體甚至想花650萬美元把影片拷貝從環球公司買來銷毀掉!不少國家也把它作為了禁片。
於此類似的還有經典恐怖片《驅魔人》和拿耶穌惡搞的《萬世魔星》。前者影片中出現了用十字架插入女孩下體的情節,後者則講述了一個普通男子布萊恩因為各種陰差陽錯被當做了救世主最終被釘上十字架,極盡諷刺誇張惡搞之能事。可以想見,兩部影片都遭到了教會組織的強烈抵制——《驅魔人》一度在英國被禁,甚至不允許發行錄像帶。
2004年著名演員梅爾·吉布森執導的《基督受難記》可謂是個反例——除了影片極其直接的暴力血腥鏡頭,更重要的是其宗教傾向和反猶傾向引起的廣泛爭議。不過這次,力挺本片的卻是教派一方。
《基督受難記》對耶穌最後走向十字架的歷程進行了細膩真切的呈現,將其所受的困難和內心的矛盾痛苦展現出來。上映後影片得到了教皇的認同,大量基督教團體在復活節來到時團體組織觀看(這種群體組織看電影的情況在北美可算罕見),以致影片在北美拿到了3.7億美元的驚人票房(《超人:鋼鐵之軀》現在北美票房也不過2.5億美元),全球票房也達到了6.1億美元。這是很多商業大片都難以達到的驚人數字!
《紐約客》等左翼雜志以漫畫、評論等形式對其進行了諷刺、批評,認為該片對宗教精神的宣揚毫無新意,等於在拍教會的馬屁。爛番茄網站上,影片的新鮮度僅有49%!影評人大多對本片持否定態度。更嚴重的是,影片中若有若無地表現了猶太人對基督之死必須負責的指責態度——在1965年,羅馬教廷已經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聲明他們從此以後不再需要背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本片舊話重提,又是在猶太人佔主導的好萊塢,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後來吉布森和他老爸都又爆出過反猶言論)
新千年到來之後,基督教天主教等各教派也都在進行改革,力圖在新時代展現新的面貌。畢竟嚴酷恐怖的中世紀早已成為了過去。當同樣涉及宗教問題的《達芬奇密碼》上映時,教會對其已經非常寬容,不再說三道四,他們大概也明白,那不過是一部以宗教為噱頭的商業片而已。
第三類:政治
《一個國家的誕生》《意志的勝利》《清宮秘史》《武訓傳》等
政治正確(簡稱PC)也是電影潛在的准則之一,這個標准往往隱藏在更深的層面之中。由此引起的「爭議」,對電影本身以及電影人來說,其結果經常是事關生死的!
當年的國產電影《清宮秘史》和《武訓傳》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者講的是光緒、珍妃與慈禧時代的故事,因為片中對義和團的描寫較為負面,正好撞到靶子上,被作為打擊劉少奇的工具被大遭批判。當時香港報紙全文轉載了戚本禹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電影》,影片導演朱石麟讀後氣惱交加,因病整日躺在帆布椅上的他激憤起身,沒走幾步突然跌倒,送醫院後不治身亡!《武訓傳》更是一禁多年,至今都難得一見。影片所引出的已經不是價值觀的爭議,而是被上升到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路線之爭的高度,殺雞儆猴了。
一部電影是否PC,是否有價值觀問題,並不是肯定或否定一部影片的基本依據——除非影片真喪心病狂到觸犯人類共識的基本底限(例如為納粹翻案或者歌頌紅色高棉)。即使是里芬斯塔爾為納粹做宣傳拍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還有歌頌臭名昭著的3K黨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也沒有被打入冷宮。《一個國家的誕生》把黑人描寫得醜陋不堪,而白人一個個都是「偉光正」的樣子,影片在1915年上映後就遭到了美國全國范圍內的抗議,但到了1993年,影片還是被列入美國國家電影名冊(National Film Registry),作為重要電影文化資料保存保護起來。
第四類:暴力與社會准則
《天生殺人狂》《我唾棄你的墳墓》《魔屋》《學校風雲》《發條橙》《邦妮與克萊德》《索多瑪120天》
暴力也是電影樂於表現內容,這其中有反思、否定,但也得承認暴力的影像往往能給觀眾帶來腎上腺的刺激,產生驚悚的愉悅感。所謂銀幕上的暴力美學,就是把暴力場景非現實化、誇張化之後,令其盡量脫離現實的威脅與可怕,轉化成一種美感和儀式感。
但有很多電影為了追求真實感,不願把暴力虛幻化,這些電影往往把血淋淋的暴力和令人不適的強奸、兇殺場面呈現在銀幕上,逼迫觀眾去感受、去體驗,進而去思考(未必都能達到這個程度)。
例如七八十年代的幾部B級片《我唾棄你的墳墓》《魔屋》《學校風雲》等,對暴力、強奸的描寫都非常露骨寫實——影片《魔屋》在拍強奸戲的時候,女演員Sandra Peabody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竟然無法控制必須離開片場。
《發條橙》和《天生殺人狂》因為似乎採用了一種中立的態度去看待影片的主人公:混混、殺人犯、濫施暴力者,結果引發了很多模仿犯罪的行為。據統計,在北美及海外有12起模仿《天生殺人狂》產生的謀殺犯罪行為,其中一個案子的受害家庭為此把導演的電影公司華納都告上了法庭。
當年,開啟了新好萊塢時代的《邦妮與克萊德》就被認為是美化了罪犯,有傷風化,引發了後來「壞蛋當主角」的電影風潮。《索多瑪120天》更是把暴力、虐待、情色展現到了極致!——1977年,當英國一家影院放映本片的未刪減版時,遭到了警察的突襲!直到2001年,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才同意影院放映本片的一個刪減很多的版本。
我們看到,性、暴力、標準的社會行為規范、宗教、政治,都是電影最容易產生爭議之處。這些充滿爭議性的電影,隨著時過境遷,往往已經顯得不那麼驚世駭俗難以接受,今天習慣了邪典電影B級片重口味的觀眾看起來有些恐怕毫無沖擊力。這些當年的話題之作電影有的並不出色,但大部分從電影藝術角度看都堪稱經典,不是僅靠爭議性流傳至今。它們或是勇於打破禁忌和封閉的界限;或大膽觸及敏感的社會、宗教、政治問題;或突破陳腐的道德准則和虛偽乏味的社會規范;或敢於描繪血腥暴力的真實……但無論如何,電影的獨特性、其藝術或商業品質,才是電影真正的價值所在。
Ⅳ 有誰知道在哪裡可以免費下載或收看巴黎最後的探戈的
在網路上搜索BT下載的軟體,下載好後就可以用BT下載了~很方便的~
Ⅳ 除了教父之外,馬龍·白蘭度還塑造了哪些人物
《凱撒大帝》(1953):馬克·安東尼
戲劇界流行這么一句話,演過莎劇,才算演過戲,而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電影向來都是考驗演員能力的試金石。馬龍·白蘭度當年被選中出演《凱撒大帝》時就受到人們的質疑。白蘭度在影片中成功了塑造了凱撒大帝的好友馬克·安東尼,他憂郁而忠誠的復雜性格極具魅力。在影片中,白蘭度飾演的馬克·安東尼在凱撒大帝遇刺後,對著羅馬民眾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這個精彩段落無疑也是他對所有質疑他演技的人的一次聲明。
《碼頭風雲》(1954):泰瑞·馬羅
影片《碼頭風雲》的導演伊利亞·卡贊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由於他曾在麥卡錫主義盛行時期做過「叛徒」,因此卡贊在美國電影圈是出了名的「人品差」,但他的導演才華不容小覷,在早年混跡百老匯時就名盛一時。在《碼頭風雲》中,馬龍·白蘭度飾演了一個力氣大的拳擊手泰瑞·馬羅,然而矛盾的是他在面對周圍人的時候內心脆弱,白蘭度剛柔並濟的表演讓他憑藉此片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而美國高逼格雜志《紐約客》影評人對他的評價是,「不自覺的詩意,不做作的眼神。馬龍·白蘭度將一切變得真實又不那麼真實。」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
《叛艦喋血記》(1962):弗萊切·克里斯坦
重要的話要說三遍,經典的電影要拍三遍,據我所知這部《叛艦喋血記》在影史上就有三個版本。1962年的《叛艦喋血記》,與克拉克·蓋博主演的30年代那版最大的不同是,影片中的弗萊切並不是生來就是偉大的人物,而是人們眼中的異類。在電影的前兩個小時中,白蘭度要冷靜的多,而仔細觀看的影迷都知道他的內心早已是波瀾起伏,隨時准備掀起暴動。伊利亞·卡贊曾說過,「馬龍·白蘭度的沉默往往比他所說的台詞更具說服力。」而這部影片證明了,馬龍·白蘭度就好的表演是叛變來臨前的沉默和冷靜。
《巴黎最後的探戈》(1972):保羅
魯奇執導的這部情色片《巴黎最後的探戈》,由於影片露骨的性描寫使得它在西方各個國家遭到禁演,輿論界對這部淫穢作品的鞭撻更是讓公眾一片嘩然。然而,70年代的西方早已經過性解放運動的洗禮,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還是讓不少觀眾心醉神迷。在電影中,馬龍·白蘭度飾演了一位喪妻後精神崩潰的中年男人保羅,他精湛的表演透過扭曲而憤恨的面部表情展現出來,而片中逼真骯臟的激情戲讓影迷見識到一個重口味的馬龍·白蘭度。
《現代啟示錄》(1979):沃特·柯茲
可能是電影史上思想性最渾厚的一部越戰題材電影,是馬龍·白蘭度繼《教父》之後再次與導演科波拉合作的一部片子。在這部電影中,縈繞白蘭度塑造的沃特·柯茲這一形象的是恐懼,而原著書名正是《黑暗的心》。影片中沃特·柯茲最經典的一句台詞便是,恐懼是有頭有臉的,你要把恐懼當做朋友。一切都終結於恐懼,而馬龍·白蘭度輝煌的一生幾乎終結於這部偉大電影,之後他就很少有佳作問世了。當年《鏡報》說,白蘭度肥胖、光頭,淡出多年後重新出現,他就像未經加工的一片生肉。在我看來,《現代啟示錄》見證了馬龍·白蘭度的衰老,至少從靈魂開始。
Ⅵ 有誰有馬龍白蘭度主演的《巴黎最後的探戈》136分鍾未刪減版原音中字視頻能否傳給我
巴黎最後的探戈A: ftp://210.30.32.100/%D3%B0%CA%D3%CC%EC%B5%D8/%B5%E7%D3%B0%B9%E3%B3%A1/%D3%A2%D3%EF/%B0%CD%C0%E8%D7%EE%BA%F3%B5%C4%CC%BD%B8%EA/%B0%CD%C0%E8%D7%EE%BA%F3%B5%C4%CC%BD%B8%EAA.rmvb
巴黎最後的探戈B: ftp://210.30.32.100/%D3%B0%CA%D3%CC%EC%B5%D8/%B5%E7%D3%B0%B9%E3%B3%A1/%D3%A2%D3%EF/%B0%CD%C0%E8%D7%EE%BA%F3%B5%C4%CC%BD%B8%EA/%B0%CD%C0%E8%D7%EE%BA%F3%B5%C4%CC%BD%B8%EAB.rmvb
這個就是
Ⅶ 巴黎最後的探戈為什麼被劃定限制級
被性愛奪了風頭
很遺憾,那些想要一睹性愛鏡頭的觀眾要失望了。因為現在看來這所謂的「影片公映之初,就因為驚艷的情色內容引起爭論,在很多國家被禁」的性愛鏡頭根本就不會讓人有什麼感覺。你想看到根本就看不到,還沒有禁片《感官世界》來得過癮。畢竟1972年的時候,還不會像現在這樣什麼都敢拍,什麼都會拍。
不過影片的意識還是十分前衛的。保羅和讓娜本來互不認識,他們的年齡差距也足以成為父女了。他們兩人在一間光線不是很好的房間里邂逅,只是相互看了幾眼,就抱在一起立刻做愛了。真所謂開門見山,就像原始的單細胞生物,不用相親,不用戀愛,直接直奔主題。從這以後他們就在這個小房子里相見,享受肉體歡愉。
在影片中,保羅這個中年男子又很多不良癖好。比如他喜歡罵人,說臟話,一大吼起來如同《慾望號街車》里的斯坦利一樣令人生畏。他對著丈母娘發飆一段就顯現出他的威力來。而他的粗暴也體現在對待讓娜身上。讓娜與他在一起沒少受苦,不但要忍受他的吼叫,還要被他的武力所脅迫。保羅有性虐待的傾向,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他竟然還試圖要用一隻老鼠來玩性游戲。尤其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保羅對肛門情有獨鍾。在他嘴裡蹦出的臟話里幾乎每一句都有「菊花」,而且他喜歡肛交勝過性交。電影中有一個細節,保羅讓讓娜用手指伸進他的肛門,並從中獲取性快感。這種性別交換式的做愛方法著實讓人吃驚不小。菊花是人排泄廢物的出口,而很難將之與性的神聖聯系在一起。這其中就暗示著保羅和讓娜這段密室性愛的畸形和錯位。
保羅自己都說,他們這是無愛的生活。他們的這種性交不用承擔責任,沒有顧慮,更不用知道對方的名字,只要享受著性愛帶來的高潮。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他們做的不是愛,是寂寞。
有愛嗎?
為什麼貝托魯奇會想要拍攝這樣一部沒有感情,純粹做愛的電影呢?貝托魯奇說這其實包含了他當時的思想情感。1968年法國爆發了五月風暴,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人人自危,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一度讓貝托魯奇陷入頹廢的低谷。《巴黎最後的探戈》就將他的這種情緒融入其中,他說:「每一部電影都不一樣,電影不應該有什麼規則。那個時候我被一個主題迷住了:我遇到了一個不認識的女人並不斷地與她相見,與她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做愛,但就是不要知道她是誰。《巴黎最後的探戈》就是這樣來自於我發非常私人的念頭。」保羅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他人到中年飽受喪妻之痛,脾氣暴躁又無人理解,當他遇見一個十分漂亮、又同樣很寂寞的讓娜的時候,乾柴必然被烈火點燃。
讓娜有一個男友,但是他太幼稚了。竟然把自己和讓娜的交往過程拍成電影,無論他們在哪裡,在做什麼都會有攝影機圍繞在左右。當生活和電影混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大亂了。這無非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他們就這樣像動物一樣做愛了很久。他們第一次公開示人是在巴黎的一次探戈舞蹈大賽上,他們滑稽另類的舞蹈引人側目,還自以為不錯的說這是「愛情」。然而就在保羅想要得到愛情的時候,卻是生命終結之時。保羅愛上讓娜了,他瘋狂追逐著她,要他告訴她的名字。一聲槍響,保羅的身體被子彈穿過,漸漸躺下。為何讓娜在這時會殺死保羅呢?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她口中所說的「我要和男友結婚」成為了最荒謬的理由。當保羅的身體蜷縮在牆角時,反倒會讓人泛起一絲酸楚。看來,性愛的終點並不是愛情,是有道理的。那麼終點應該是什麼?也許就是毀滅吧!
馬龍·白蘭度的表演可謂出神入化,他飾演的保羅有些神經質,又粗魯暴力,可是卻依然很有魅力,可能這也是讓娜甘願受他「蹂躪」 的原因吧。這個角色為馬龍·白蘭度的演藝生涯再增添一個亮點,也讓《巴黎最後的探戈》在禁片的行列里至今熠熠生輝。
Ⅷ 我沒看懂《巴黎最後的探戈》,誰給解釋下么
《巴黎最後的探戈》是義大利大師級電影導演貝爾納多-貝托魯奇第一部獲得商業成功的通俗影片。盡管許多宣傳都把它看作是一部性電影,但該片的深意在於通過對這對不同尋常的戀人的行為和心理描繪,深刻剖析了現代人的迷惘心態,反思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對現代人的精神苦悶進行深入探索。通過對讓娜與湯姆及保羅與妻子這兩組關系,對家庭和性進行了深刻分析。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當社會,人的精神反而變得貧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異常艱難,神經脆弱的現代人的孤獨感揮之不去。
Ⅸ 暮光之城4在線觀看 完整版下載
網易娛樂12月9日報道(文/長十郎) 這是今年美國影市最蕭條的周末,在無新片大范圍公映的情況下,本周末美國影市總票房約為8100萬美元,創下今年美國周末票房最少紀錄。感恩節一過,觀眾觀影慾望也暫時消退,發行方也都避開這個周末,不讓新片出爐。在這種情況下,《暮光之城4》以萬美元,第三次成為票房冠軍。萬美元的第三周末票房,也是《暮光之城》系列中第三周末票房最高的紀錄。
「暮光」「布偶」票房都跌6成
感恩節過後的第一個周末,電影票房都會跌得蠻慘的。頂峰娛樂的《暮光之城4》本周末減少20個放映場館,票房跌幅為60.3%, 收入萬美元,排名第1。該片製作費為1.1億美元,目前上映17天,美國總票房已有2.46億美元。
迪士尼影業的《布偶》次周末票房也大跌62.1%,收入1108萬美元,排名第2。該片製作費為4500萬美元,上映10天美國總票房為5635萬美元。
派拉蒙影業的《雨果·卡布里特》增加563個放映場館,票房跌幅為33.5%,收入755萬美元,排名第3。該片如今美國總票房為2512萬美元。
索尼影業的《亞瑟·聖誕》票房跌了38.7%,收入740萬美元,排名第4。這部造價過億的動畫片上映10天,美國總票房才2534萬美元,不過索尼影業堅信該片接下來票房會不錯,因為聖誕節快到了,而這是部應節片。
華納兄弟影業的《快樂的大腳2》減少75個放映場館,票房跌幅為591萬美元,排名第5。該片上映17天,美國總票房為5170萬美元。
索尼影業的《傑克和吉爾》增加20個放映場館,票房跌幅為46.4%,收入535萬美元,排名第6。該片製作費為7900萬美元,如今美國總票房為6416萬美元。
福克斯探照燈影業的《後裔》增加184個放映場館,票房跌幅為34.8%,收入478萬美元,排名第7。該片上映17天美國票房為1767萬美元。
相對論傳媒的《驚天戰神》減少50個放映場館,票房跌幅為49.7%,收入446萬美元,排名第8。該片製作費為7500萬美元,如今美國總票房為7565萬美元。
環球影業的《高樓大劫案》減少70個放映場館,票房跌幅為44.9%,收入395萬美元,排名第9。該片製作費為7500萬美元,如今美國總票房為7059萬美元。
派拉蒙/夢工廠影業的《穿靴子的貓》減少255個放映場館,票房跌幅為59.5%,收入304萬美元,排名第10。該片製作費為1.3億美元,如今美國總票房為1.39億美元。
《羞恥》點映口碑兩極
福克斯探照燈影業另一部沖著奧斯卡而來的《羞恥》本周末在美國10家影院上映,單館票房近3.5萬美元,這部NC-17級別的點映果然很受關注。
30家美國媒體給該片的綜評為71分,各媒體之間的看法差距很大。《舊金山紀事報》、《芝加哥太陽報》、《好萊塢報道》、《Salon.com》和《綜藝》5家媒體都給了滿分100。《芝加哥太陽報》的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稱:「極好的電影極好的表演,我都不相信自己會看了兩遍」。《洛杉磯時報》給了90分,不僅稱贊了憑借該片成為今年威尼斯影帝的邁克爾·法斯賓德,還表揚了女主角凱芮·穆麗根,稱「穆麗根和法斯賓德給了這部電影力量」。不過,《紐約客》只給了50分,稱「老實說,法斯賓德在《X戰警:第一課》中要比在《羞恥》中更性感更可口。」而《芝加哥讀者報》則只給了30分,稱這片看起來像是從各種限制級經典片,如《巴黎最後的探戈》、《親密》等片中回收片段拼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