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落花無言,人淡於菊是什麼意思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是用意象來說明詩歌的典雅風格,這意象自有一種平和淡遠的情致,所以後來便成為了形容淡泊名利境界的名句。
「落花無言」意思是說花兒並不因凋落而抱怨,這是一種身處逆境而淡定平和的心態;菊花並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它耐得住寂寞甘於開在秋天,這是一種不慕榮利的品格。
「人淡如菊」意思是說人像菊花一樣淡然,不與人爭,自有一種孤傲的風骨。現在人們常用「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或僅用「人淡如菊」,來形容藝術典雅的審美意蘊,或人物淡泊名利、平和恬然的精神風貌。
出自:《二十四詩品 (司空圖·唐五代)》
全文:典雅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雲初晴,幽鳥相逐。 眠琴綠陰,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譯文:
用玉壺載酒游春,在茅屋賞雨自娛。坐中有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潔的翠竹。
初晴的天氣白雲飄動,深谷的鳥兒互相追逐。綠蔭下倚琴靜卧,山頂上瀑布飛珠。
花片輕落,默默無語,幽人恬淡,宛如秋菊。這樣的勝境寫入詩篇,也許會值得欣賞品讀。
(1)人澹如菊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二十四詩品》產生以後,對中國文學史發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歷代各種叢書,均有輯錄,同時,在中國近古文學史上標榜「性靈」與「神韻」的兩個重要流派,都從中尋找自己的理論依據。現代學者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和中國美學史,也都把《二十四詩品》看作意境詮釋的典範。
❷ 《人淡如菊》txt全集下載
鏈接:
❸ 「人淡如菊,淡不可收..」出自於誰
司空圖的《詩品》落花無言,人淡如菊二句出自 唐代司空圖所著的《詩品二十四則》的《典雅》。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蔭,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是典雅章的文眼,也是唐人所推崇和追求的境界和品格。
二十四詩品
書名:二十四詩品 作者:司空圖
晚唐詩人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是探討詩歌創作,特別是詩歌美學風格問題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形象地概括地描繪出各種詩歌風格的特點,而且從創作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形成,對詩歌創作、評論與欣賞等方面有相當大的貢獻。這就使它既為當時的詩壇所重視,也給後來以極大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篇。�
○1.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2.沖淡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
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3.纖穠
采采流水,蓬蓬遠春。窈窕深谷,時見美人。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陰路曲,流鶯比鄰。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4.沉著
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行。
所思不遠,若為平生。海風碧雲,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月出東斗,好風相從。
太華夜碧,人聞清鍾。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
○6.典雅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
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7.洗煉
如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煉冶,絕愛緇磷。空潭瀉春,古鏡照神。
體素儲潔,乘月返真。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勁健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雲連風。飲真茹強,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謂存雄。天地與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實,御之以終。
○9.綺麗
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濃盡必枯,淡者屢深。霧餘水畔,紅杏在林。
月明華屋,畫橋碧陰。金尊酒滿,伴客彈琴。取之自足,良殫美襟。
○10.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
真與不奪,強得易貧。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11. 含蓄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
如滿綠酒,花時反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12. 豪放
觀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氣,處得以狂。天風浪浪,海山蒼蒼。
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前招三辰,後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
○13. 精神
欲返不盡,相期與來。明漪絕底,奇花初胎。青春鸚鵡,楊柳樓台。
碧山人來,清酒深杯。生氣遠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
○14. 縝密
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開,清露未晞。
要路愈遠,幽行為遲。語不欲犯,思不欲痴。猶春於綠,明月雪時。
○15. 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羈。控物自富,與率為期。築室松下,脫帽看詩。
但知旦暮,不辨何時。倘然適意,豈必有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6. 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竹,隔溪漁舟。可人如玉,步屟尋幽。
載瞻載止,空碧悠悠,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
○17. 委曲
登彼太行,翠繞羊腸。杳靄流玉,悠悠花香。力之於時,聲之於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鵬風翱翔。道不自器,與之圓方。
○18. 實境
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清澗之曲,碧松之陰。
一客荷樵,一客聽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9. 悲慨
大風卷水,林木為摧。適苦欲死,招憩不來。百歲如流,富貴冷灰。
大道日喪,若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20. 形容
絕佇靈素,少回清真。如覓水影,如寫陽春。風雲變態,花草精神。
海之波瀾,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
○21. 超詣
匪神之靈,匪幾之微。如將白雲,清風與歸。遠引若至,臨之已非。
少有道契,終與俗違。亂山喬木,碧苔芳暉。誦之思之,其聲愈希。
○22. 飄逸
落落欲往,矯矯不群。緱山之鶴,華頂之雲。高人畫中,令色氤氳。
御風蓬葉,泛彼無垠。如不可執,如將有聞。識者已領,期之愈分。
○23. 曠達
生者百歲,相去幾何。歡樂苦短,憂愁實多。何如尊酒,日往煙蘿。
花覆茅檐,疏雨相過。倒酒既盡,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4. 流動
若納水輨,如轉丸珠。夫豈可道,假體如愚。荒荒坤軸,悠悠天樞。
載要其端,載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無。來往千載,是之謂乎。
司空圖(837~908),字表聖,河中虞鄉人(今山西永濟)。少有俊才,生活在唐末大動盪的時代,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機窮變,角功利於古豪」,意欲濟世安民,為李唐王朝盡犬馬之勞。唐懿宗咸通中登進士第,之後隨恩師王凝而為幕僚。唐僖宗廣明元年為禮部員外郎,後遷禮部郎中。黃巢起義後,司空圖扈從不及,流落於亂兵之中,後逃歸中條山王官谷的祖傳別墅。光啟元年,唐僖宗返回鳳翔,召司空圖為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尋又遭亂,重回王官谷隱居。唐昭宗繼位後,又曾多次召他為官,都稱病謝辭。他兩度經歷戰亂,看到「朝廷微弱,紀綱大壞」,李唐王朝頹勢已成,不可挽回,於是只好隱居避禍,以詩酒自娛。朱全忠受禪後召他做官,加以拒絕。知道唐哀帝被害的消息後,司空圖不食而死。�
司空圖長期隱居,過著「一局棋,一爐葯,天意時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黃金難買堪騎鶴」的生活。但是,他不能忘情於李唐王朝,隱居是迫不得已的。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名應不朽輕仙骨,理到忘機近佛心。」(《山中》)「從此當歌唯痛飲,不須經世為閑人。」(《有感》)他是由感傷、悲觀、絕望而轉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沖淡恬靜的道家精神的,又幻想著從佛教的空寂中尋求人生的解脫。尤其到了晚年,日與名僧高士詠游,於「泉石林亭」中與野老同席,「曾無傲色」。並且他「預為壽藏終制,故人來者,引之壙中,賦詩對酌。人或有難色,圖規之曰,達人大觀,幽顯一致,非止暫游此中,公何不廣哉」!佛道思想也從他的詩歌創作與評論活動中表現出來。�
司空圖性苦吟,舉筆緣興,幾千萬篇,是晚唐著名詩人。他說:「儂家自有麟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蘇軾曾說:「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又說:「司空表聖自論其詩,以為得味外之味。『綠樹連樹暗,黃花入麥稀』,此句最善。又『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吾嘗獨游五老峰,入白鶴觀,松陰滿地,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後人於此亦多有激賞之詞。�
但是,奠定司空圖在文學史上地位的還是他的《二十四詩品》中闡述的詩歌理論。�
《二十四詩品》的文學旨趣
《二十四詩品》是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本身也是批評的文學作品——一組美麗的寫景四言詩,用種種形象來比擬、烘托不同的詩格風格,頗得神貌,並在詩歌批評中建立了一種特殊的體裁。�
司空圖概括的二十四種詩歌風格是:�
雄渾沖淡纖�NB022�沉著
高右典雅洗煉勁健�
綺麗自然含蓄豪放
精神縝密疏野清奇�
委曲實境悲慨形容
超詣飄逸曠達流動
由於《二十四詩品》文字惝恍,旨意遙深,古今學者對其主題的把握不一,聚訟紛紜。論者或以之為創作論,或以之為風格學,又或以之為賞鑒說。但是都難以窮盡作者的心源。甚至有人認為「或以不解解其不解」。實際上如果超越一般的文學理論的層面,從更高的審美角度審察,問題則會迎刃而解。�
桑塔耶那說:最偉大的詩人都是哲思的,詩像哲學一樣,是人類感知世界的最高形式,偉大的詩像哲學一樣,是對宇宙間最深刻關系的把握。正像莊周不妨是一位詩的哲人一樣,司空圖則不妨是一位思的詩人。在《二十四詩品》中,他藉助玄學的理論范疇把自己的審美經驗通貫起來。其一,體道。司空圖崇尚老莊,而老莊哲學認為,宇宙的本體和生命是道。因此,司空圖認為詩的意境必須表現這個宇宙的本體和生命。他在《二十四詩品》中反復強調這一點。如「真體內充」、「返虛入渾」(《雄渾》),「乘月返真」(《洗煉》),「飲真茹強」(《勁健》),「俱道適往」(《綺麗》),「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含蓄》),「由道返氣」(《豪放》),「道不自器,與之方圓」(《委曲》),「俱似大道,妙契同生」(《形容》)。這里的道、真、真宰等都是指宇宙的本體和生命,沒有對它的把握,一切無從談起。其二,主靜。詩人體道,要如老莊之言,「心齋獨忘」、「滌除玄覽」,主體必須保持虛靜的狀態。「素處以默,妙契機微」(《沖淡》),「虛�NB025�神素,脫然畦封」(《高古》),「體素儲潔,乘月返真」(《洗煉》),都是強調詩人必須超越世俗的慾念、成見的干擾和束縛,使心靈處於虛靜的狀態,從而提升精神境界。�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然空蹤。」(《高古》)�
「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韻。」(《自然》)�
「高人惠中,令色�NB027��。御風蓬葉,泛彼無垠。」(《飄逸》)�
道體的充實與心靈的自由把詩學放入了一個宏偉的宇宙生命架構之中,從而揭示出深層的審美意蘊。「《詩品》以《雄渾》居首,以《流動》終篇,其有窺於尺地之道也。」清人孫聯奎《詩品臆說》的判斷,的確是把握《詩品》主題與意旨的關鍵。�
《二十四詩品》的審美意蘊�
雖然歷代的學者從總體的詩歌風格、個別的鑒賞角度,以及具體的藝術創作的結構、語言和手法等多個側面疏解《二十四詩品》的內容,達到了非常深入的地步,但是卻沒有從根本上指出全書的核心本質。這篇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在於它區分了詩歌意境的不同類型,更在於它論述了詩歌意境的美學本質。司空圖以「比物取象,目擊道存」的思維方式,將哲人對生命的體知,詩人對詩意的了悟,論者對詩思的省會三種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超越經驗世界而進入實在,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司空圖的詩歌理論,主要強調「思與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所謂「思與境偕」,就是說詩人在審美過程中主體與客體的統一,理性與感性的統一,靈感與形象的融合;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超越於具體有形描寫之外而暗示出來的令人馳騁遐想、回味無窮的藝術意境;而所謂「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則是詩歌直接呈示的風采韻度、滋味興趣之外的他致他旨和余致余旨。他為這一審美理想的直接體現,《二十四詩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於形象性、思辯性和哲理性。它是有無相生,虛實相形,主客相通,詩思諧和的全息圖像。它所敞開的可能性,具有極為豐富的「象外之象」和「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孫少康先生曾在《論司空圖的〈詩品〉》一文曾進行了精彩的解說,擷擇數則,淺嘗一臠——�
《超詣》:�
幽神之靈,匪機之微。如將白雲,清風與歸。遠行若至,臨之已非。少有道氣,終與俗違。亂山高木,碧苔芳暉。誦之思之,其聲愈稀。�
從老莊的宇宙觀與人生觀看來,道與俗是相對立的,道是指他們所理想的超現實的哲理境界,而俗則是現實的人生社會。思想超脫現實,不沾染世俗塵垢,故可與清風、白雲,同歸純潔無瑕的太空。在亂山高木、碧苔芳暉之間,超詣的人,居之若素,吟誦清詩,有大音希聲之妙。�
《豪放》:觀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氣,處得易狂。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前召三辰,後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
這種豪放,不是人間英雄豪志之豪放,而是「畸人」、「真人」那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和宇宙共死生的真率表現。此種豪放之氣產生於自然之道,是「真力飽滿元氣充實的表現。這種豪放的人如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巨龍,而游手四海之外」。�
《二十四詩品》就是以這樣精美的簡約的文字,構築了恢宏的詩歌宇宙,展示了廣褒的藝術時空。它是關於詩歌的理論,更是詩,是一部體大慮周的藝術哲學著作。�
影響�
《二十四詩品》產生以後,對中國文學史發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歷代各種叢書,均有輯錄,同時,在中國近古文學史上標榜「性靈」與「神韻」的兩個重要流派,都從中尋找自己的理論依據。現代學者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和中國美學史,也都把《二十四詩品》看作意境詮釋的典範。�
不僅如此,《二十四詩品》還遠播外國,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在西方,最早翻譯和論及此書的,是英國漢學家翟理思的《中國文學史》(1901年紐約),此後克蘭默·賓在《翠玉瑟琶:中國古詩選》(1909年倫敦)中進行了更精道的闡述,說它「引導我們一種特殊的途徑進入了富有魅力的宇宙。……使我的進放精神世界的無限的自由中。」此後西方對《二十四詩品》的翻譯、研究日益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蘇聯漢學家阿列克謝耶夫1946年發表了他的碩士論文《一篇關於中國詩人的長詩:司空圖的〈詩品〉翻譯和研究》,使《二十四詩品》在蘇聯的漢學研究中成為一個熱點。日本學者對《二十四詩品》的研究也作出了相當優秀的工作,如《二十四詩品舉例》、《詩品詳解》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二十四詩品》不是一部普通的詩歌理論著作,它是貫通古典美學與現代文藝的美麗通道,是激活技術文明時代詩與思的一個能量源。�
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年),字表聖,河中虞鄉(今山西省永濟縣)人,晚唐詩人、詩論家。
做 官
史稱司空圖少有文才,但不見稱於鄉里,後來以文章為絳州刺史王凝所賞識。王凝回朝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司空圖於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 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時年三十三歲,受到王凝贊許,名聲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貶為商州刺史,司空圖感於知遇之恩,主動表請隨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觀察使,召請他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圖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離開王凝,拖延逾期,被左遷為光律寺主薄,分司東都洛陽。當時盧攜罷相,正居於洛陽,對他的才華和為人很愛重,常相往來共游。有一次,盧攜經過司空圖的宅第,在壁上題了一首詩稱贊他說:「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後來,盧攜回朝復相,召司空圖為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唐僖宗廣明元年( 880年),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司空圖的弟弟有個奴僕叫段章,參加了黃巢起義,曾熱情地向他宣傳起義軍的各種好處,勸他往迎起義軍,他不肯,便回到故鄉河中。後來他聽說僖宗在鳳翔,便入拜見,被封為知制誥、中書舍人。廣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隨未及,又回到河中。從這時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時間,司空圖基本上是過著一種消極的隱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詩歌和詩論也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
避世隱退
司空圖出身於官僚地主階級家庭,又處在黃巢起義和唐王朝行將覆滅的時代,在歷史的大動盪中,他沒有勇氣面對現實,就採取避世隱退的人生態度。回鄉以後,他既不同百姓往來,也不與官府聯絡,而是「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丁未歲歸王官谷》),「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當時王重榮兄弟鎮守漢中,很仰慕他的名聲,常多饋贈,他都拒絕不納,後騙他作碑文,並贈絹數千匹,司空圖就把絹堆放在虞鄉市上,任眾人取用。後來他定居在中條山王官谷的先人別墅,在這「泉石林亭,頗稱幽棲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與高僧、名士吟詠為樂。唐昭宗即位,曾先後數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他都以老病,堅辭不受。為此,他在王官谷庄園特地修了一個亭子,取名叫「休休亭」,並寫了一篇《休休亭記》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謂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聵,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墜,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濟時之用,則又宜休也。」還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復詠嘆「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寧處不出」的心志。
天復四年( 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遷都洛陽,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天四年,哀帝被弒,他絕食,嘔血而卒,終年七十二歲。
詩 論
司空圖留給後世的詩,大多抒發山水隱逸的閑情逸致,內容非常單薄。他還寫詩表白:「詩中有慮猶須戒,莫向詩中著不平。」
在文學史上,司空圖主要是以詩論著名,他的《詩品》(還有《與李生論詩書》等幾封書信)是唐詩藝術高度發展在理論上的一種反映,是當時詩歌純藝術論的一部集大成著作。《詩品》把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分為雄渾、含蓄、清奇、自然、冼煉等二十四種風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韻語來比喻說明。但他的詩論缺乏嚴密的系統性,特別是片面強調所謂「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宣揚了一種遠離現實生活體驗的超脫意境,忽視詩歌的思想內容和重大的社會作用。這些都為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清代王士禎的《漁洋詩話》等所繼承和發揮,對後世的批評和創作產生了不少消極的影響。
❹ 人淡如菊(郭春燕)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20.答案:(1)造成虛實相映、首尾呼應之勢,突出了林斤瀾一慣的笑對人生的精神品格;(2)表現林斤瀾臨終見到「知音」的欣慰之情,突出了兩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誼21.答案:(1)人淡如菊,與世無爭,寵辱不驚,在孤獨的藝術追求中不懈的跋涉,絕不裝雅充聖;⑵林斤瀾的小說內涵豐富含蓄,風格獨特,極具美學價值,具有雅文化的品位。22.答案:⑴這兩位作家的轟動和林斤瀾的際遇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林斤瀾藝術創作的孤獨寂寞,說明林斤瀾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⑵表現出作者對林斤瀾小說價值沒引起關注的深深遺憾和對其文學價值得到認同的熱切期待23.答案:(1)作者的觀點是有道理的。藝術水準高的作品藉助高手的評論宣傳可以引導形成閱讀潮流,書商看準商機,大量印刷,可以解決人們的閱讀渴求,客觀上能夠促進社會雅文化的養成。(2)作者的觀點是偏面的。雅文化的養成,靠的是雅文化自身的魅力,僅靠宣傳造勢和書商對利益的追逐,只能紅火一時,對雅文化的養成起不到持久的推動作用。(結合作者的觀點,自圓其說即可。)
❺ 亦舒小說《人淡如菊》與內容有什麼關系
「人淡如菊」出自司徒空《詩品》中的《典雅》,比喻人淡泊的如同菊花一樣。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蔭,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這篇小說像橄欖,需細細品味。
用精煉點的話概括這個故事:喬愛上了自己的教授比爾納梵,他不英俊不富有,有妻子兒女,年齡夠做她的爸爸,可是她看到他就感到幸福,再也不能愛任何人。畢業後回到香港,無所事事一年,又回到英國,只為再見到他。終於,喬得到了納梵先生。可是,他們中間隔著比爾的家庭,兩人的生活習慣差異,社會壓力,他們終於彼此逃離。
可毫無疑問,這是一段最純粹的愛情。
人淡如菊,最美的愛情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
❻ 《人淡如菊》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人淡如菊》([加拿大] 亦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xQszLigMRF39kukez_J1g
書名:人淡如菊
作者:[加拿大] 亦舒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頁數:176
內容簡介:
在英因留學的喬景仰英籍中年教授納梵的學識和人品,深深地愛上了他。畢業後,喬回到香港。由於思念日甚,喬無心工作,重返英國後,成力納梵的情婦。納梵卻無法承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
喬母將女兒許配給留學生陳家明。由於家明的勸戒,喬對往事略有所悟,在無奈與憂傷中,黯然回到香港。
作者簡介:
亦舒,生於上海。曾在《明報》任職記者擔任電影雜志采訪記者和編輯。後赴英國留學,任職酒店公關部。進入香港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七年後辭職。現為全職作家及家庭主婦,並移居加拿大。
❼ 人淡如菊txt下載(亦舒小說)
《人淡如菊》小說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免費下載鏈接:https://pan..com/s/1iLh8DHJEbTVmgHBw3eEzMw
《人淡如菊》是香港小說及散文女作家亦舒創作的小說,這薄薄的一本小書,淡淡地敘述一段發生在英國的感情,一個淡淡的英國男人,一個淡淡的來淡淡地去的中國女子,平淡里卻有那麼多的憂傷與無奈……
❽ 人淡如菊是吾師張曼菱課外閱讀
平淡對待得失,冷眼看盡繁華,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在人生的歷練中涵養淡定從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台上,舉重若輕,擊節而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一份灑脫嫻靜的心態來面對喧囂的紅塵。落花無語,留香陣陣,以淡定從容的態度面對人生,這種境界也許難以企及,但是我們應該走在追求這種境界的路上。
❾ 《人淡如菊》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人淡如菊》([加拿大] 亦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_qvd7y70xpsLLlwSQDgi4w
書名:人淡如菊
作者:[加拿大] 亦舒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5
頁數:175
內容簡介:
感情這樣東西,無法解釋,也只好推給前世,明明沒有道理可喻的感情,偏偏這么多……
在英國留學的喬景仰英籍中年教授納梵的學識和人品,深深地愛上了他。畢業後,喬回到香港。由於思念日甚,喬無心工作,重返英國後,成為納梵的情婦。納梵卻無法承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
喬母將女兒許配給留學生陳家明。由於家明的勸戒,喬對往事略有所悟,在無奈與憂傷中,黯然回到香港。
作者簡介:
亦舒,生於上海。曾在《明報》任職記者擔任電影雜志采訪記者和編輯。後赴英國留學,任職酒店公關部。進入香港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七年後辭職。現為全職作家及家庭主婦,並移居加拿大。